Source : Unsplash

摩爾定律 — 半導體產業的神秘力量

日期:2020/10/31
文:Y.C.Lo / 校稿: B.H.Huang
閱讀程度:簡單

就在今年,台積電 (TSMC) 宣布5奈米製程正式量產,於此同時搶下手機大廠蘋果 (Apple) 以及電腦微處理器大廠超微 (AMD) 的訂單,而這些公司們的5奈米產品也逐漸上市,例如今年十月發表的 iphone 12。這些新聞相信讀者們都有耳聞,但看完之後,除了讚嘆台積電真是厲害外,可能也會困惑—「5奈米究竟是指什麼啊?」

那麼好的,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告訴你!究竟半導體產業常講的「幾奈米」究竟是怎麼,以及其背後發展的神秘趨勢摩爾定律吧!

小還要在更小,快還要再更快

《三分鐘搞懂半導體是什麼》這篇文章中,我們提到在積體電路 IC 上都是一大堆的電晶體,只要能操控這些電晶體的開關,就可以進行數位世界的 0 與 1的計算,完成各式各樣的功能。理想上,只要我們可以在一顆固定大小的IC 裡放入越多的電晶體,那它的運算能力就會越強。

就好像買披薩的時候,一片披薩餅皮上的料越多,就越好吃吃起來越快樂 ('3')

那麼半導體業經常提到的 x 奈米,到底是什麼呢?我們曾將電晶體比喻為水龍頭以及水槽,不斷減少的奈米數就如同尺寸縮小的水龍頭,由於尺寸變小了,所以水槽也變小了,這樣水流就可以花更少的時間注滿它,對電晶體來說則是電子需要移動的距離變短,因此伴隨著電晶體尺寸的下降,IC 的運算速度也可以越來越快,而上述「x 奈米」概念在半導體業的行話就是電晶體的「等效最小通道長度」。

Source : 《33年提升1000倍一圖看台積電成立以來的製程演進》/ news.xfastest.com

而目前最新的進展是:台積電已經投入2奈米的研發,可說是領先全球、超前部屬呢。但其實最早在台積電1987年創立時,台灣的製造的技術是3000奈米喔!如果簡單換算成面積比例的話,現在的技術可以放進比當時多大約兩百萬倍的電晶體數量,也就是說 iphone 現在最新的 A14 仿生晶片,如果用1980年代的工藝製造的話,那它會是13 x 13平方公分,光是一個晶片就比一台手機還要大呢。

電晶體縮小的潛規則—摩爾定律

電晶體不斷地縮小,那麼你知道電晶體縮小的速度有多快嗎?這個問題就讓我們,請知名的電腦微處理器公司,英特爾 Intel的創辦人 — Gordon Earle Moore,以及前執行長 — David House 來回答吧!

「在IC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個數大約每兩年就成長一倍」—— Gordon Earle Moore
「大約每18個月,IC的效能就成長一倍」—— David House

這就是半導體產業常常提到鼎鼎大名的摩爾定律啦,半個世紀以來半導體業大約就隨著這樣的製程微縮速度,不斷的發展,直到最近幾年才又逐漸地趨於緩和。

Source : Moore’s Law / Wikipedia

結語:接下來如何—More than Moore

關於電晶體的微縮近年來似乎遇上了瓶頸,原因是因為當電晶體的尺寸越來越小,許多物理上的問題也變得更難被克服,例如量子力學等複雜高深的問題及效應,也開始出現在電晶體之中。製造的成本越來越高的狀況下,許多廠商也因研發經費過於高昂,量產失敗,甚至不再投入最新的製程研發之中,最有名的便是今年的Intel 7奈米宣告研發失敗。

許多人斷言摩爾定律已經被打破了,小編們其實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呀!不過每當這種時刻到來,危機就是轉機,就越有創新的可能。已經有許多人在研究新的材料以及微縮技術,甚至有物理學家利用超導體、電子自旋等等進行新一代的量子運算。未來會是如何?或許也不必太悲觀,但產業也必須不斷地注入創新的活水,才能不斷的進步下去!

Splash : What’s the next ?

以上就是我們這次所帶來的內容,這一回我們已經對半導體製程的微縮,有了基本的觀念,那麼下一回我們將繼續介紹製程微縮的重要技術「微影技術 Lithography。」我們下回見啦!Bye!

謝謝看完這篇文的你~

看完這篇文,可以幫我們按 5下clap!

看完而且喜歡的話,可以幫我們按 15下clap!

如果想看我們繼續寫更多文章的話,直接拍到 25下吧!

最後想了解更多 SemiKnow 的話,歡迎追蹤按讚我們的粉絲專頁:

SemiKnow半知半解,就想輕鬆聊半導體!

--

--

Semiknow 半知半解

Hi~我們是SemiKnow,兩位來自台大以及交大的碩博生,就想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讓你認識半導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