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urce : Y.C. Lo / Intel meme

《 處理器爭霸戰 Ep. 4》 從三個面向探討 Intel 為何逐漸顯露頹勢?

Semiknow 半知半解
8 min readJun 11, 2021

--

日期:2021/06/11
文:Y.C. Lo / 校稿: B.H. Huang, C.H. Chen

在使用筆電時,你是否也曾注意到鍵盤旁邊有張貼紙,寫著「 Intel Core X Gen 」或是「 Intel Inside 」呢?如果有的話,代表你就是使用英特爾(Intel)的處理器。事實上,Intel 的產品在生活中隨處可見,大至資料中心處理器、圖形處理器(俗稱的顯示卡),甚至是的 Wifi-6 網路晶片,也幾乎都是 Intel 的產品呦!

Intel product sticker

然而自 2017 年起,Intel 市占不只在個人電腦上節節敗退,2021年的 Q1 資料中心營收更下降兩成,這家處理器巨擘似乎正面臨不可逆的衰退。Semiknow 將在本文對 Intel 的歷史做簡短的介紹,並從三個面向瞭解其為何由盛轉衰,快來一探究竟吧!

以技術稱霸半世紀的霸主—Intel

Intel 始於 1968 年,由「矽谷之父」 Robert Noyce「摩爾定律提出者」Gordan Moore 共同創立。這兩人曾在「電晶體之父」William Shockley 的實驗室待過,因此對半導體製造技術有些了解。這也奠定了 Intel 早期的主要業務:生產與製造記憶體。即使在 1970 年代,Intel 製造出人類史上第一顆處理器 Intel 4004 時和微電腦時,記憶體都還是該公司的主力收入來源。

到了 80 年代, IBM 發表了人類史上的第一台商用個人電腦 IBM 5150,該機器採用 Intel 的處理器以及微軟的系統,引起市場熱烈迴響,此後 Intel 便逐漸將事業體主力轉往 PC 處理器。

Source : IBM 5150 PC

在當時, Intel 擁有世界首屈一指晶圓製造能力,這幫助 Intel 在 1987 到 1991 的四年間就躍升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銷售業者。到了 2000 年後,隨著網際網路普及、 PC 市場也迅速成長,處理器身為 PC 的大腦,自然就成為了 Intel 攻城掠地的戰場。

事實上直到前幾年,Intel 在 PC 市場的市占率依舊超過七成(它的 Core 系列處理器市占甚至一度九成);而 Intel 和微軟的 Windows 長期綑綁銷售,更被稱為「 Wintel 聯盟 」、如銅牆鐵壁般不可撼動。

> 延伸閱讀 — 三分鐘搞懂半導體是什麼 (電晶體)
> 延伸閱讀 — 摩爾定律 — 半導體產業的神秘力量

2017 年的轉折—10奈米製程的落後

在這裡,我們首先得澄清一件事情,Intel 和台積電對於半導體製程的世代節點定義是不同的,雖然台積電所提出的數字比較小更吸引人,但若單純以電晶體密度來做比較,Intel 的 10 奈米技術密度大約與台積電的 7 奈米相若。每當製程技術進步,便能在處理器效能幾近相同的情況下,縮小晶片面積、減小能耗和發熱量,翻譯白話就是用更小、更省電的晶片做到更多運算

而 Intel 處理器的開發模式,也就是鐘擺(Tick-Tock)模式,Intel 將處理器開發分為製程更新的「 Tick 」和架構完善「 Tock 」。架構完善則是指 Intel 在現有的製程上繼續精進,想辦法改變處理器的指令集或是硬體設計來提升效能。

Source : Tick Tock Model / Intel

讀者可以把 Intel 當成一家汽車廠商,這家車廠會幫去年賣出的舊車換上真皮坐墊、或是高級音響(Tock 架構更新),讓整體的體驗更好。而隨著技術進步,隔年販售的新車,不只擁有先前舊車升級的配件,還換了更強的引擎、以及最新最潮流的自駕系統(Tick 製程更新)。

Intel 將兩者錯開,就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,輪流更新製程和架構,這個做法讓 Intel 的處理器品質長期凌駕在競爭對手超微半導體(AMD)之上,甚至有好幾年 Intel 的處理器性能提升都很微小、因為根本不擔心會被 AMD 超越,Intel 也因此被戲稱為「牙膏廠」

然而,Intel 近幾年在「Tick」時遇到了障礙:它對於極紫外光(EUV)的製程技術發展相較保守,導致「新車的引擎開發不順」;既然「Tick」不了,Intel 只能不停的「Tock」,原本的 Tick Tock 變成了 Tick Tock Tock Tock Tock。但是一味的「Tock」並無法解決問題,就算 Intel 讓一顆 10 奈米的處理器擁有台積電 7 奈米的性能,但 5 奈米、3 奈米呢?Intel 的 10 奈米再怎麼提升、終究會遇到天花板,就好比舊車再怎麼升級體驗,引擎終究是過季的產品,難以和新車抗衡。

其他處理器大廠像是台積電、三星則成功研發新製程,在「引擎」上逐漸拉開和 Intel 的距離,而 Intel 本身即使開發了新製程,卻苦於良率低等問題,導致產量一直拉不起來。這直接導致了 Intel 在市占上的衰退,因為 Intel 的舊處理器「比別人更燙、更耗油」,新處理器又「產量少、不良品多,賣不贏競爭者」,Intel 處理器逐漸被市場視為「不香」的產品。

> 延伸閱讀 — 打造IC裡的樂高世界 — 微影製程

雪上加霜—關鍵合作夥伴的分道揚鑣

所謂商場沒有永遠的同伴,Intel 的長期戰略夥伴微軟(Wintel 聯盟)和蘋果先後在 2020 年末推出了 Windows 的 Arm x64 版本、以及基於 Arm 架構的 M1 處理器,除了因為 Intel 產品不再那麼香之外,也代表這兩家公司正式開始降低對 Intel 的依賴和朝向晶片自主化努力。

Source : TechCrunch

失足於未來—資料中心處理器業務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資料中心處理器業務,未來的雲端高效能運算的需求使得許多廠商開始提前佈局,而輝達 (Nvidia)、AMD 與 Intel 是目前世界上少數的圖形處理器 (GPU) 硬體提供商,正開始圖謀吃下這一大塊餅。由於 Nvidia 想攜手 Arm 打造自己的資料中心處理器生態鏈,AMD 也強推自家的處理器(EPYC 系列)組合,連帶使得 2021 第一季 Intel 的資料中心處理器業務重挫兩成。

Source : Intel

我們的看法— Intel 商業模式的探討

垂直整合製造公司 (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, IDM) 是一種製造業常採用的商業模式,而在半導體業想到 IDM 這三個字,估計沒有一間公司能比 Intel 符合這個標準,所謂 IDM 就是什麼都自己來,從上游的晶片架構設計到晶片的製造以及測試,都由同一家公司完成。

Source : IDM Model / forbes.com

然而從上面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件有趣的事,AMD、Nvidia、Apple 以及 Arm 全是無廠半導體公司(Fabless),這些撼動 Intel 地位的公司根本沒有製造自主晶片的能力,但靠著晶圓代工廠 (Foundry) 如台積電的協助,仍可以製作出效能更勝一籌的產品,這樣的好處是 Fabless 廠能更專注在如何設計出更好的晶片,而不是如何將晶片造出來。

就好比人生中的很多時候,我們太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,導致無法在一件事情上達到專精。製作晶片也是一樣,隨著製程越來越困難、設計日趨複雜,要憑一間公司之力將所有事情做到完美簡直難如登天,也因此 Intel 此時的衰退,不只是技術上的落後造成,更多是商業策略上仍未調整及轉型,因此 Intel 目前最缺乏的是正確的策略方針。

結語—Intel IDM 2.0 要來了

Intel 雖然市佔下滑了不少,但仍未改變其在處理器市場龍頭的地位,筆者對於這間年紀超過 50 歲的半導體老牌還是挺有信心的,最近 Intel 似乎想一改傳統的 IDM 風格,將一些重要的事業獨立部門出來,如今年初 Intel 宣布將再次跨足晶圓代工服務,成立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 (Intel Foundry Service, IFS),投資200 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, 希望可以逐步趕上台積電、三星在晶圓代工的地位,IDM 真的很難,但能做好的廠商放足世界,或許也只有 Intel 與三星這兩個可能了。你 / 妳覺得 Intel 可能重返榮耀嗎?歡迎留下您的看法到我們的信箱哦!

Source : IDM 2.0 / Intel

看完這篇文,可以幫我們按 5下clap!

看完而且喜歡的話,可以幫我們按 15下clap!

如果想看我們繼續寫更多文章的話,直接拍到 25下吧!

最後想了解更多 SemiKnow 的話,歡迎追蹤按讚我們的粉絲專頁:

SemiKnow半知半解,就想輕鬆聊半導體!

本文章由SemiKnow半知半解所有,如需轉載請來信告知semiknow.official@gmail.com,如未經同意隨意修改文章發佈視為抄襲剽竊,請不要挑戰智慧財產權謝謝!

--

--

Semiknow 半知半解

Hi~我們是SemiKnow,兩位來自台大以及交大的碩博生,就想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讓你認識半導體!